
近年來,隨著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持續深化,文明培育、文明實踐、文明創建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。為進一步做好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展示,發揮榜樣示范帶動引領作用,本報即日起開設“文明花開正芬芳”專欄,全面報道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典型,弘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精神,形成文明新風,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四平注入新動力。
四平新聞網訊(全媒體記者 劉莉 見習記者 徐涵屹)水泥路干凈整潔,農家院綠樹環繞;家庭鄰里相處和諧,志愿服務有聲有色……走進梨樹縣康平街道八里廟村,到處洋溢著民風向善、感恩奮進的良好風氣,這是該村實行“積分制”,大力推動“道德銀行”建設所取得的顯著成效。
讓道德量化入行 開辟鄉村參與式治理渠道
該村“道德銀行”設在六社村民劉淑梅家,參照銀行運行模式,成立了由村民任文秀擔任行長,村“三委”擔任副行長,15個社社長擔任成員的領導小組,全面指導“道德銀行”的規劃和運營管理。由村“三委”成員、社長、黨員、群眾代表、普通村民5人組成積分評定領導小組,明確崗位職責、工作要求和服務流程,在每月初對照村里制定的《八里廟村“道德銀行”評分標準》,以抽簽的形式隨機進行民主互評,確定加分分值。同時,建立微信群,開展線上線下同步宣傳、監督。
任文秀介紹道,“道德銀行”以群眾需求和村重點難點工作為導向,設置個性化積分指標,采用“常規指標+特定指標”方式設置積分標準,以常規指標與日常生活相結合,特定指標與相應時間節點活動相結合等形式,對人居環境設置“屋內”“院內”“院外”3大類15個積分項目。
“我們設立‘道德銀行’就是想通過記錄村民中的善人善舉,傳播正能量,提升村民道德素質,從而形成良好的村風民風。”八里廟村黨支部書記高大廣說,自“道德銀行”建立以來,村民參與熱情高漲,人人都爭當“儲戶”。
讓道德物化增效 增添鄉村參與式治理動力
該村將“道德銀行”累計積分情況作為各類評選的重要指標,年底按照參評村民總戶數的10%評選“幸福家庭”,為“幸福家庭”發放獎牌,同時領取兌換100積分價值成果,并將評選結果通過村公示欄、微信群、廣播喇叭等載體予以公示。同時還通過村集體經濟、社會企事業及個人捐助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專項資金等途徑,將資金充實到“道德銀行”。根據居民需求采購日常生活用品,“儲戶”按1積分可兌換1元錢等值商品的規定,可采取超市取貨和送貨上門兩種方式,隨時兌換、長期積累兌換或年底統一兌換。目前,該村“道德銀行”已開展評比11輪,共兌換生產生活用品價值20余萬元。
“自‘道德銀行’設立以來,村里變化可大了,現在鄉里鄉親們干事一條心,大家全是積極主動參加村里活動,嘮的都是誰家產業搞得好,誰家兒媳婦孝順,誰家衛生搞得好,這‘道德銀行’確實挺好??!”村民劉淑梅說起村里的變化豎起大拇指。
讓道德固化成風 凝聚鄉村參與式治理合力
該村“道德銀行”通過組織大家參與活動并量化為積分存入賬戶開展管理,最大限度匯聚起文明鄉風、治理和諧鄉村的各方力量。目前共吸納村民“儲戶”520戶。“道德銀行”實行公開公正監管制度,嚴格配置工作人員,“道德銀行”領導小組不定期地通過電話查證、入戶訪查等形式對“儲戶”家中實際情況進行調研,確保真實性。建立“道德銀行”積分管理臺賬,實名記錄積分情況,通過微信群、公示欄等渠道面向社會公示,主動接受監督。
“‘道德銀行’建立以來,村內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治理,移風易俗破舊立新,鄰里關系和諧友好,基層治理有效提升,村民們心更齊了,村里各項工作也得到不斷推進,到處呈現出見賢思齊、崇德向善的良好風氣。”高大廣欣慰地說。
文明和諧之風徐徐吹拂,誠信友善之舉處處呈現。以德治為突破口的“道德銀行”已成為八里廟村建設宜居鄉村、提升村民素養、強化基層治理、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,八里廟村道德“小”銀行發揮著治理“大”作用,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不竭新動力。